关注红是一世手机版足球网公众号
时间:2010-05-17 点击: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引导他们实现就业、积极创业,对于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推动和谐社会建设有着积极的意义。海淀区作为北京市最大的大学生聚集地,各类高校占北京市高校总量的72%。2009年,海淀区高校毕业生近16万,就业形势非常严峻。
2009年以来,海淀区从落实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相关政策、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做好未就业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四个方面,提出了18项具体措施,建立具有区域特色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保障体系。
创业园扶持自主创业
手捧着北京树思源数字媒体科技有限公司的营业执照,北京交通大学艺术设计专业在读硕士都晓杰成为公司法人,“读本科时,就有了创业的念想,现在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公司;如果不是可以将学校的教室作为公司注册地,我现在还会为找不到公司住址发愁呢;对创业的大学生来说,政府的引导、支持和帮助,对我们顺利成立公司很有益处”。目前,都晓杰已经和另外两名创业伙伴组建了工作室,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对外接活,为企业做影像包装形象宣传。他们还将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把相关影像、动画方面的研究项目接下来。
实习基地搭建就业桥梁
“如今的用人单位已经不再只看重一个人的学习成绩了,创新实践能力更为重要,而这恰恰是我们无法从大学课本里学到的。我们特别渴望通过实习来提高创新实践能力。”北京交通大学学生王博从海淀区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的试点企业中找到了自己的实习单位。
“以前招人,是我们自发地直接和高校相关人员联系,现在团区委让我们找到了与学校的接洽人,这为我们提供了稳定的用人渠道。之前的工作是一对一,现在可以是一对多或多对多,工作效率明显提高。”一家公司的人力资源部经理李璇说。
结合海淀高校、企业众多的地域特点,团区委认识到信息的不对称和缺乏有效联系方式成为导致就业难的原因之一。就业实习基地不同于一般的大学生实习,明确以成功就业为目标。通过整合“驻区高校团委书记联谊会”和“海淀青年联谊会”等资源,团区委启动了大学生就业直通车项目,建立就业实习基地,在高校和企业之间搭建联系的桥梁。据了解,海淀区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项目2008年12月启动,实习企业以中关村海淀园高新技术企业为主,共有60多名应届毕业生经过高校推荐参加了实习,目前有12人与实习企业签约。
就业帮扶推荐就业
为进一步推进我区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关村人才市场于2009年8月正式全面启动就业帮扶工作。通过信息收集、信息初筛、面筛、测评、培训、推荐见习、推荐就业等工作环节,使毕业生们在就业道路拼搏的同时能够得到一份“安心”、“放心”、“舒心”。
秦杨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后曾找到一份医保审核员的工作,3个月后由于工作枯燥便辞职了。2009年7月份,她在网上看到中关村人才市场即将启动就业帮扶工作的信息,于是进行了登记,不到一个月,人才市场的老师就给她打来了电话。秦杨参加了人才市场举办的免费公益讲座,她从中学到了许多知识,又是不到一个月就找到了适合她的工作。秦杨高兴的告诉记者:“2009年就业形势非常严峻,人才市场及时启动了就业帮扶工作,为我们搭建了就业平台,老师们都非常热情,及时向我们推荐适合的岗位。”
目前,中关村人才市场已完成了首批75名帮扶人员的信息收集、信息初筛和面筛工作,为首批服务对象举办免费公益讲座,传授就业竞争力、简历制作与面试技巧,先后提供数十次面试机会,并成功推荐了数十名大学生就业。